用芋頭作成籤,包上了豬後腿肉,清蒸爽口不油膩,油炸酥脆口感,或是作成湯,滿滿芋頭香。早期種植芋頭過剩時,將多餘的芋頭作不同的利用,有些拿來配飯,有些拿來作湯,而最有創意的就是芋丸,也因為這樣這種古早味的作法就一直留到了現在,成為了鹿港地區有名的小吃之一。
鹿港肉包始祖振味珍的糕餅師父鄭振山在鹿港有兩個知名品牌,一是阿振肉包另一個則是阿振麵茶,目前由兩個後代分別經營。
米糕是以糯米製作成的飯類,但由於口味及地區的差異,米糕也有相當多的變化。
鹿港的麵線糊非常多家,口味也略有不同,當然也有分為在地人喜愛以及遊客推薦兩種店家的分類,不過以多數人口味以及保留傳統口味的原則就首推蚯蚓龍山麵線糊。
一個老城鎮裡總有一味你無法忘記的豆花,鹿港當然也不例外。 鹿港豆花一樣不可錯過,豆花本身有足夠的黃豆香,挖出還有保持形狀但卻可以入口即化,豆香會在口中發散而久久不去,配合用傳統紅糖熬製的湯底,自然的清甜但不會膩,可以加上紅豆、粉圓,色彩與口感都有了不同的層次。
鹿港人常會說:一隻蝦猴配三碗粥,不單只是因為蝦猴口味很鹹,而他也是過去鹿港的民生主要餐桌上的重要食材。
龍山魷魚肉羹代表著是鹿港的特色食物,鹿港並不同於台灣其他地方,分別有肉羹以及魷魚羹,因為彰化特殊的山海交會,就算是羹類的也要做的同時擁有山珍與海味。
百年老店玉珍齋,不只名字老,原始老墊建築也仍然存在成為鹿港的地標之一,雖然目前玉珍齋已經在各處開立分店,更有不同的家族成員做出不同的品牌,但想要吃到最傳統,最道地的鹿港點心,還是要到這裡來買。
來到丁家大宅門口,可能會一下子認不太出來。就在入口的旁邊,原本應該也是古老古厝門面,現在卻是一家咖啡館。
原本的家族事業就是工廠建築相關,在妹妹從法國學習甜點回國之後,在家人的協助之下,將工廠的空間,打造成自己的甜點幻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