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糖廠由辜顯榮於1919年創立至今,經增建、改革與合併,見證了台灣糖業歷史的發展,目前已經轉型為糖廠鐵道文化園區,主要為糖廠歷史記憶文物展示、糖廠作業區域介紹。
巫氏一家從事捏麵人的工作,至今已經傳承至第三代,而捏麵館也已經超過了10年,這也是台灣唯一的捏麵文化館。為了傳承捏麵文化,除了捏給台灣人看之外,更希望能夠將這樣的文化帶出國際,讓我們生活當中重新看見捏麵文化。
溪湖是台灣豬養殖的重要產地,中部的肉品市場也在溪湖,自然重要飲食也跟豬肉脫不了關係。
溪湖羊肉爐可以說是全台知名,尤其現在只要從高速公路到溪湖,沿路至少就有十家以上的大小羊肉爐店家,讓許多遊客難以選擇。
在過去以農為主且並不富裕的年代裡,木造或磚造建築都還是經濟能力較為寬裕的家族能夠花費的起的,但多半的臺灣農村家庭的老屋,竹管厝才是那個時代重要的生活空間樣貌。
溪湖鎮在日本時代因為糖業發達以及果菜肉品市場的存在,鎮上也有造鎮的規劃,在主要道路上曾有著許多重要的店面與建築物,隨著糖業的沒落,人口漸漸外移,現在大多數人對於溪湖的印象都停留在羊肉爐的飲食文化上,而更多地方的故事卻漸漸的消失了,但這個老屋的重生,開啟了溪湖街上的另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