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聚英社(南管) | 旅庫總編

南管音樂及南管「聚英社」的創社,據王崑山先生(即虎先)之推算,當在清道光年間,約西元1840左右,當時先由晉江施抽舍先生創立於鹿港鎮五福街(今鹿港中山路);後有施綿(或作「棉」)承之,二賢既是負責人,亦為駐館樂師。

其後原屬於歌管社團「逍遙軒」(「軒」字或作「煙」其成立約在嘉慶初,西元1800年左右)之泉州樂師王成功先生,與鹿港樂師施羊先生加入「聚英社」,並主持館務,負責教習其他逍遙軒之舊絃友,以及殊多南樂的同好菁英亦紛紛加入本社,於是聚英社便真正成為「聚老聯青賡雅韻,英詞麗曲譜昇平」之南樂館社了!

聚英社之後陸續禮聘泉州吳顏點「點先」,「顏」字或作「彥」) 林獅(清和先之父)張文根、林清河、施房….諸先生駐館傳藝,也公推林獅、黃信宏、王崑山…諸先生主持館務。吳顏點先生來鹿港時,約當民國十七年,館友多至六、七十人,為本館之全盛時期。及二次大戰期間,民生凋敞,王成功、施羊等先賢又先後辭世,此為聚英社之中衰期。
其間館址亦略有異動:起初創館於五福街之絃友家(「逍遙軒」則設於金門館),後遷入龍山寺後廂房;
民國四十年左右自龍山寺遷至金門館,後又在龍山寺,小本宮(今德興街4號)菜園絃友家之間遷徙;
至五十一年遷回龍山寺舊址,五十六年再遷人前東西廂迄今。王崑山先生主持館務,自民國五十二年起。

於其號召與擘畫下,促成第二屆全國南管聯誼大會於六十二年九月假鹿港龍山寺亭成功召開;
南管小梨園戲「陳三五娘」也得以在六十九年端午節於「第一屆鹿港全國民俗才藝活動中亮麗演出。「聚英社」的文化事業,至此更加受到各界肯定與嘉許。

旋於民國七十五年獲頒傳統音樂及說唱類之團體「薪傳獎」。

八十三年彰化縣文化中心於「全國文藝季」中推出「千載清音------南管」系列活動,本館在九五高齡的王老先生帶領之下,再次精妙演出,這是本館為南管生命的再次挹注,南管的傳揚,與「聚英社」的中興,「此其時矣!」



鹿港聚英社200週年活動


鹿港聚英社200週念紀念組合商品(帆布袋、馬克杯、手機架)

我要留言